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河北易县清西陵石牌坊

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,距北京120公里,始建于雍正八年 (1730年),面积比清东陵小一些,保护范围为8300公顷。陵区内共埋葬着4个皇帝、9位皇后、57位妃嫔,2位王爷、6位阿哥,共计78人,建有4座皇帝陵,3座皇后陵,3座妃嫔陵,4座王爷、公主、阿哥陵。其中4座帝陵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帝世宗雍正的泰陵,第五帝仁宗嘉庆的昌陵,第六帝宣宗道光的慕陵,第九帝德宗光绪的崇陵。在整个陵区内共有7座牌坊, 其中5座是石牌坊,2座是木石混合结构牌坊。

在居于永宁山下中心位 置的清西陵第一座帝陵雍正 皇帝的泰陵的大红门南、五孔 桥北,耸立着建于清雍正八年 (1730年)至乾隆二年(1737年)的三座雄伟高大的石牌坊 ,每座均是六柱五间 十一楼仿木结构,高12.75米, 宽31.85米,均系用青花石筑 就。三座牌坊的形制均仿照 明十三陵牌坊和清东陵孝陵石牌坊。三座牌坊一座居于神道正中,两座稍后,分列左右,与 大红门及正中的牌坊成直角交叉排列,构成了一个宽敞的广场式的四合院,这样的建筑布 局形式在中国历代皇陵中是没有的,这是清西陵建筑中一个独有的特点。三座牌坊均为庑 殿顶,各座牌坊的大小十一个楼顶全部用青石料仿木牌坊形式雕琢而成,楼顶雕有楼脊、鸱 吻、瓦垄、勾滴、斗拱、檐椽、额枋等。各个牌坊六根立柱的下部四周均裹有巨大的夹柱石, 宽1.56米,高2米,整座牌坊坐落在由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上,须弥座中间凿有石槽,将立 柱柱身和夹柱石牢牢地嵌接在一起,使石牌坊具有极稳固的基础。每块夹柱石的四周都雕 有不同的纹饰图案。正面是高浮雕龙、凤、狮、麒麟图案。每块夹柱石的顶上,都用圆雕技 法雕刻着一个“辟邪”状卧兽,四肢扑地,仰首趨尾,造型极为生动。额枋和柱顶的花板上,雕有花草和龙凤,其图案有和玺、苏式和旋子花纹三大类。整座牌坊的雕刻,画面布局合 理,造型主动,雕技细腻精湛,玲珑剔透,三座石牌坊明间楼檐下的坊额上,坊心都是光光滑 滑、既无字也无花纹纹饰的一块空白平板,十分引人注目。关于建造这三座石牌坊的材料, 民间相传是从明十三陵“偷”来的,据说乾隆时大学士刘统勋还为此上朝当面责问过乾隆皇 帝,问得乾隆皇帝面红耳赤,无言以对,只好“王顾左右而言他”。其实,这个传说与事实完 全不符,纯属无稽之谈。泰陵三座石牌坊的青石石料取自蓟县樊县,运至西陵后再就地雕刻的,这在陵寝工科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。

道光皇帝的慕陵在泰陵西约5公里处,慕陵的后面、宝顶的前面,立有一座 用汉白玉雕砌而成的玲珑别致的石牌坊,该坊是进入慕陵后寝的门 户。坊为四柱三间三楼,牌坊顶端雕有脊、兽、瓦、 勾、滴、斗拱等。牌坊正面明间坊额字板上刻有“慕陵”两个大字。牌坊背面坊额字板上, 刻有道光皇帝的遗谕:“敬瞻东北,永慕无穷,云山密迩,呜呼!其慕与慕也。”关于牌坊上 所刻“慕陵”这一名字的由来,据史籍记载还有一个曲折的过程。道光皇帝的陵墓于1835 年建成后,好久没有定名,先葬入了 3个皇后,1852年才葬入道光。是年,咸丰皇帝继位,他 前来谒陵,重读道光遗谕,见其中“其慕与慕也”一句,心领神会,认为父亲生前已默定陵 名,于是立即将其父道光皇帝的陵墓敬称为“慕陵”,并亲笔写下了 “慕陵”二字,命工匠刻 在宝顶前的这座石牌坊坊额的匾额上。牌坊左右次间的坊心花板上,刻有龙凤花纹浮雕。 该坊与众不同的是在牌坊的左右两侧连接有红墙,红墙向外伸展,与围墙相接,把慕陵分成了前宫与后寝两个部分。

光绪皇帝的祟陵在泰陵东面5公里处。崇陵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,建于1909 年,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,清朝被推翻,崇陵尚未建成,由逊清皇帝继续修建,至1915年完 工。在崇陵神道碑亭南面,耸立着一座仿清东陵康熙皇帝景陵的牌楼门建造的瓦木石结构 的六柱五门五顶冲天柱式牌楼门,檐顶和额枋用木构,立柱为石质,歇山顶斗拱出 檐,檐下用双额枋,官式彩绘。枋间透雕花板,枋下各间用双开宫廷大门,门上部为梅花窗, 下部装修雕花裙板,并油漆彩绘,在方形冲天柱顶端,雕有一只蹲踞的辟邪,柱下为抱鼓石 靠背,建于一汉白玉石基台上。因该坊是在清朝灭亡后从逊清皇室经费中拨款才得以完成 的,故规模较小,所用材质也差,因其用料多为桐木、铁力木料,故有“桐梁铁柱”之称。

位于清西陵陵寝区 东5公里左右梁各庄村 外的永福寺,是专为保佑 清西陵而建的,是清西陵 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 分。在永福寺大雄宝殿 与中殿之间,立有一座四     柱三间三楼瓦木石结构牌坊。楼顶覆黄色琉璃瓦,额枋、斗拱用松木制成,坊心嵌有石板,坊柱用汉白玉雕成。四 根石柱下部的前后均嵌置抱鼓石,柱础为鼓型。两根边柱周身雕刻有佛家的宝伞、金鱼、宝 瓶、莲花、法螺、吉祥结、宝幢、法轮“八宝”图案,正中两根立柱上正背面各镌刻楹联一副。 正面上联为“净域启庄严慧曜朗开金界”,下联为“化城资巩卫吉云恒护珠邱”,坊心匾额上 的横批为“福地香林”。牌坊背面上联为“丹翠接神峰五色近笼佳气”,下联为“清冷襟易水 八功遥溯灵源”,坊心匾额上的横批为“祥轮宝筏”。两副楹联都寓意被神灵赋予的佛门净 地,将永远地服务于风水宝地——清西陵。

在清西陵还有一座颇有传奇色彩的牌坊,这座牌坊矗立在泰陵南1.5公里两丘相峙之 间的大雁桥村西北的官道上。坊为四柱三间,坊顶雕有“火焰宝珠”,坊身额枋、立柱上雕龙 刻凤,工艺颇为精湛。相传这座牌坊是西陵附近一家姓霍、一家姓阎的财主,为了讨好皇帝 而出资建造的,故又称“霍阎”牌楼。当时,大雁桥系清朝皇帝死后入西陵送葬时必经的御 道。那两个想讨好巴结皇帝,飞黄腾达,借助皇威横行乡里的财主,便在御道上建造了这座 规模壮观的牌楼,并用银两买通了清朝的护灵官员,请他们在皇帝面前多加美言。这天,皇 帝的送葬队伍正往西陵行进,护灵官员前来禀报说:“大雁桥村西北,两个财主修了牌楼,忠 孝皇家也! ”皇帝闻奏,龙颜大悦,连忙询问这两个财主的姓名,打算封官行赏。可是,前面 抬棺椁的役工,实在看不惯这两个财主献媚取宠的丑行,便秘密商议,想出了个主意,要治 治那两个财主。当棺椁行至牌楼前时,役工故意把抬杠一横,异口同声地禀报说:“这牌楼 孔道太窄小了,棺椁难以通过! ”皇帝闻讯后顿时怒火万丈,认为这是那两个财主有意与朝 廷作对,于是,立即传旨,把霍、阎两个财主捉来,当场杀死了。此事传开后,当地的贫苦百 姓无不拍手称快,说:“拍马屁的挨了刀,活该! ”这个传说虽并非真实可靠,确有其事,但因 它辛辣地嘲讽和鞭挞了那些贪官污吏、土豪劣绅的无耻丑行,因而长期以来在劳动人民中 间广为流传。

除上述7座牌坊外,在清西陵恰贤亲王墓地也立有一座石牌坊。牌坊为四柱三间三顶, 全部用青白石建成,坊顶正中雕饰火焰珠,旁饰游龙。牌坊虽较小,但很精美。

【北京明十三陵石牌坊】